深夜庭审 让公平正义来得再快些 |
||
来源: 发布时间: 2017年11月06日 | ||
10月25日晚11点,夜色已深,城市褪去喧嚣陷入静谧,高区法院田村人民法庭的审判庭里却仍是灯火通明。审判台上,高区法院副院长、审判长孙喜娥认真倾听原、被告的诉求,审判员高爱华和人民陪审员时不时翻看证据,随着当事人的陈述,书记员刘瀚汶敲打键盘的声音不断响起。 庭审现场 这场庭审从下午2点开始,一直持续到深夜11点半,是对一起建筑工程合同纠纷的第六次开庭审理。该案涉及18个工程结算,诉讼双方没有签订合同,所有施工项目都是口头约定,而且原、被告均称自己是工程的供材方,又都缺乏有效、直接证据证实自己的主张,案情错综复杂。针对争议焦点,审判长当庭致电供材方和高区市政处,就工程中井盖的采购招标事项进行核实,但各方说法不一,案件事实难以查证。 已经是下午5点,庭审进行了3个小时,当事人和审判人员都显露出疲惫。为尽快查清案情,审判长趁热打铁当即决定休庭,带领合议庭,原、被告及其委托代理人和鉴定人员,到涉案的青岛路路段进行实地勘察。步行了几千米,核实了几乎所有的路面井盖商标,期间孙喜娥、高爱华也一直与双方沟通,尽可能查明真相作为裁判依据。经过近两个小时的勘察、沟通,原被告对该路段井盖的供材方达成一致。 6点40分所有人返回法庭继续开庭。结合双方陈述和勘察结果,合议庭对涉案账目进一步审查核对,复杂的案情在抽丝剥茧中逐渐清晰。 晚上11点30分,该案当庭宣判。 到涉案工程路段进行勘察 与当事人沟通尽可能查证事实 现场拍照取证 对账目进行审查 |
||
|
||
【关闭】 | ||
|
||